原标题:我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,累计建成1700余个美丽乡村
乡村处处焕新颜
冬日傍晚,在落日余晖中,澄迈县仁兴镇新兴苗村村民三三两两外出散步,不约而同地来到了村里的人工湖畔。
“湖水干净,风景也美,晚风一吹,舒服得很。”村民盘兴强说,被他列入每日散步固定线路的这处人工湖,几个月前还是一片垃圾漂浮、臭气熏天的“排污池”,得益于一场黑臭水体治理行动的推进,“黑脏臭”这才蜕变为“绿净美”。
类似于这样的蜕变,过去一年在琼岛各地村庄频频上演。
以“六水共治”为抓手,去年,我省按照“因地制宜、分类治理,经济适用、资源化利用”的思路,采取多种方式,新完成2192个自然村的生活污水治理,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0.6%。
不只是污水治理,2022年以来,我省深化乡村建设行动,以垃圾处理、厕所改造、村容村貌提升等为重点,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,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——
厕所改造“改”出新生活。健全党政同责推进、政策和投入保障、因地分类施策、全程质量监管等机制,不断提升厕所革命质量,全省累计建成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25.65万座,普及率达99.1%,居全国前列。
垃圾治理“治”出新气象。全省生活垃圾实现“日产日清日处理”,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%以上。完成1000个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,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覆盖率达100%。
村貌整治“整”出新风貌。新建100个美丽乡村,累计建成1700余个;完成村庄绿化1.04万亩、农村裸露土地覆绿0.83万亩,农村裸露土地累计覆绿3.16万亩,村庄绿化质量和景观效果明显提升。
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,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。去年,我省出台《海南省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(2022—2025年)》,提出以美丽乡村田园风景线建设为主攻方向,统筹资源要素,调动各方力量,加快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,打造生态宜居、业兴人和的美丽乡村。
棋子湾畔,昌江黎族自治县沙渔塘村变身“网红”旅游地;万泉河边,琼海沙美村田园风光无限好;雨林腹地,五指山毛纳村弥漫缕缕茶香……随着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建设基础不断夯实,如今在海南,一个个既有“颜值”又有“内涵”的特色村庄正持续涌现。
·凡注明来源为“海口网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、音视频、美术设计等作品,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。未经本网书面授权,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、转载或建立镜像。
·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:jb66822333@126.com